关于施工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某施工单位承建城镇道路改扩建工程,全长2km,工程项目主要有
(1)原机动车道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2)原机动车道两侧加宽、新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新建人行天桥一座,人行天桥桩基共计12根,为人工挖孔灌注桩,改扩建道路布置如下图1所示,灌注桩桩径桩长见下表。
事件一:项目部将原已获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部署:非机动车道(双侧)→人行道(双侧)→挖孔桩→原机动车道加铺改为:挖孔桩→非机动车道(双侧)→人行道(双侧)→原机动车道加铺。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人工挖孔桩施工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审批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申请开工,被总监理工程师退回。
事件三:专项方案中,混凝土护壁,技术要求包括: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上下节护壁混凝土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大于2.5 MPa后进行。
事件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前,项目部进行外观调查,并采用扫地雷达对道板下状态进行扫描探测,将旧水泥混凝土板分为三种状态:A为基本完好,B为道板面上存在接缝和裂缝;C为局部道板板底脱空、道板局部断裂或碎裂。
事件五:项目部按两个施工队同时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计划显示挖孔桩施工需要57天完成,施工进度计划见表1-2。为加快工程进度,项目经理决定将 ⑨ ⑩ ⑪ ⑫号桩安排第三个施工队伍进场施工,三个队伍同时施工。
问题:
1.事件一中改变施工部署需要履行哪些手续?
2.写出事件二中专项施工方案被退回的原因。
3.补充事件三中钢筋混凝土护壁支护的技术要求。
4.事件四中,在加铺沥青混凝土前,对C状态的道板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5.事件五中,画出按三个施工队同时作业的横道图,并计算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需要作业天数。
当基坑底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 )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某供热管网设计压力为0.4MPa,其严密性试验压力为( )。
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请( )对施工资料进行预验收。
表征沥青路面材料稳定性能的路面使用指标是( )。
城镇沥青路面道路结构组成有( )。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防渗系统结构层,自上而下材料排序,正确的是( )。
新建市政公用工程不开槽成品管的常用施工方法有( )。
某公司承建城区防洪排涝应急管道工程,受环境条件限制,其中一段管道位于城市主干路机动车道下,垂直穿越现状人行天桥,采用浅埋暗挖隧道形式,隧道开挖截面3.9×3.35m。横断面如图五所示,施工过程中,在沿线3座检查井位置施做工作竖井,井室平面尺寸长6.0m,宽5.0m。井室、隧道均为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期支护为钢隔栅+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二衬为模筑混凝土结构,衬间层设塑料板防水层、隧道穿越土层主要为砂层、粉质黏土、无地下水。设计要求施工中对机动车道和人行天桥进行重点监测,并提出变形控制值。
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道路专项方案,拟在工作竖井位置占用部分机动车道搭建临时设施进行工作竖井施工和出土。施工安排两个施工竖井同时施作,隧道相向开挖,以满足工期要求。施工区域,项目部采取了以下环保措施:
(1)对场地临时道路进行硬化,散装材料进行覆盖;
(2)临时堆土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
(3)夜间施工部分进行了露天焊接作业,控制好照明装置亮度。
1.根据图5,分析隧道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
2.施工竖井施工前,项目部应向哪些部门审办哪些手续。
3.给出下穿施工的重点监测项目,简述监测方式。
4.简述隧道相向开挖贯通施工的控制措施。
5.结合背景资料,补充项目部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6.二衬层钢筋安装时,应对防水层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关于假山施工顺序说法错误的是( )。
关于加筋土挡墙结构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市政工程投标文件经济部分内容有( )。
桥梁防水混凝土基层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不包括( )。
下列盾构掘进的地层中,需要釆取措施控制后续沉降的是( )。
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安全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
下图双代号网络图中,下部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 )。
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内容不包括( )。
主要材料可反复使用,止水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是( )。
关于地下连续墙的导墙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用于路面裂缝防治的土工合成材料应满足的技术要求有( )。